中医科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医院科室导航 > 东门分院 > 中医科 > 科室动态

秋季养生

发布人:何建书 来源:本站 发布日期:2023/10/18 浏览次数:


       夏秋之交,是一年中气温波最大的时候,体质稍弱点,很容易受寒邪影响,同时夏秋之交,阴阳也要转换,身体要把夏季升发在外的阳气收敛起来,才能更好地度过秋冬季节。所以我们要做到

        四要: 

       1.要养肺润燥:肺喜润恶燥,风邪之气从口鼻入侵,我先有湿先去湿,无湿再润燥,初秋祛湿,泡脚比食疗好,有条件的就用温胆汤泡脚,如果没有就用花椒和生姜泡脚,泡到微微出汗就可以,泡脚不仅可以祛湿,还能驱一驱初秋的微寒,睡前泡脚有助于睡眠功效,泡脚后,发现舌苔变薄,大便不粘黏,睡眠好,那就是有效泡脚,润燥得先辨证,断温凉,舌头干且红,大便干燥,甚至带血,口干鼻干,爱喝凉水,痰少且黄,这是温燥,而凉燥则舌头不红,微微怕冷,有清鼻涕,有喷嚏,温燥。首选银耳,银耳味甘性平,色白入肺,凉燥,首选紫苏泡水,喝到身体感觉微微发汗即可,但特别注意,想到润肺,我们常想起川贝、百合、枇杷、身体有寒凉症状时会损伤自身阳气。  

       2.要做养肺操:早上起床,空气比较清新,双脚站立与肩同宽,手自然下垂,先缓缓地吸,感受新鲜空气,一丝一丝进入鼻腔至全身,就像用光把身体经络血管都点亮,再慢慢的呼出,把肺气排出,每日5次即可。 3.要增酸减辛,为什么要增酸,甘酸化阴,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秋天多吃酸,可以补充肺经,防燥防咳,再次帮助我们把阳气和气血进行收敛,而主升发辛性食物,则要少吃,如:葱姜蒜和洋葱。 4.要保暖:早晚温差大,及时增添衣物,保护各关节,避免寒湿入里留下病根,但不能穿的太多。适量就行。